这种路边常见的野菜,清热解毒、凉血止痛,皮肤湿疹、红肿就用它
各位叔叔阿姨,是否长过湿疹?是否被皮肤红肿、痛痒等问题困扰着?
(资料图片)
中医皮外科的奠基人赵炳南赵老,有句名言“没有内乱,不得外患”。
“内乱”是指体内脏腑功能失调、紊乱,“外患”是指外在皮肤的问题。
中医认为,临床上很多皮肤问题,都是“内乱”在作祟。
究竟什么样的“内乱”会造成皮肤问题?我们又该如何调理,保护皮肤呢?
让我们跟着北京中医医院疮疡外科的专家们,一起往下看!
瘀热,是可以引起皮肤红肿、化脓、溃烂的一种“内乱”,甚至还能引起截肢这样的严重后果。
中医认为,瘀热是体内脉络阻滞和热邪结合的一种病理基础,和多种疾病有关。
瘀热不仅仅是湿疹、毛囊炎、黄水疮等皮肤病的发病基础,还和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、肝病等代谢性疾病有密切联系。
如果体内有瘀热,我们的身体会出现什么外在表现呢?
国家级名老中医吕培文吕老表示,瘀热的早期表现可总结为“红、肿、热、痛、痒”。
红:皮肤发红,呈暗红、紫红;
肿:又红又肿,轻度肿胀,伴随紧绷感;
热:皮表温度较正常高1-2度;
痛:胀痛、刺痛、灼痛;
痒:疮周皮肤会感觉阵阵的痒。
吕老作为赵炳南赵老的弟子,她和赵老一样,十分擅长用些简单但效果好的药方,来解决一些皮肤病痛。
今天她带来一个针对瘀热的外用小方,主要用到一种常见的药食同源的野菜——马齿苋。
这个不起眼的野菜,有清热凉血、杀菌消炎、解毒、利湿的作用。
马齿苋的妙用:
①新鲜的豆芽、马齿苋捣碎成泥,再加入适量蜂蜜混合均匀,如果药糊很稀,也可不加蜂蜜。
把药糊涂在纱布上,敷在皮肤红肿、热痛处,可清热利湿、凉血止痛。
提醒:每次可敷20分钟,一天2-3次即可。
②长湿疹、皮炎,可以把新鲜的马齿苋捣碎,敷在皮肤红肿处,也可捣碎后加点蜂蜜再外敷。
③把马齿苋放在水里煎,然后用药水淋、洗皮肤患处。
提醒:过敏体质、皮肤破溃人群慎用。
吕老提示:马齿苋食用效果也挺好,如果体内有瘀热,想要清热解毒、凉血,夏天不妨吃点。
平时经常容易拉肚子、手脚冰凉的体寒人群,需慎用。
“内乱外患”,需要内外同调,除了外用方,吕老还带来了一个可日常内调瘀热的代茶饮。
凉血三花汤
组成及方解:
金银花:清热解毒;
玫瑰花:清热化瘀、疏肝;
凌霄花:清热利湿、祛风止痒。
用法:用300毫升开水冲泡三花,为了发挥药效,建议浸泡半小时以后再喝。
吕老告诉我们,寒瘀是引起皮肤破溃,甚至导致截肢的第二种“内乱”。
它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、动脉硬化性闭塞症、糖尿病足坏死等疾病相关。
中医认为,血遇寒则凝,寒邪入侵,血液凝滞、不畅,就会出现相关症状。
早期表现,主要是凉、麻、痛、跛。
名老中医提醒:大多数中老年人气血不足,寒瘀较常见,出现相关症状需警惕。
治疗寒瘀,温经通络是关键。
针对凉麻痛跛等症状,吕老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很实用的外用方。
组成及方解:
伸筋草:祛风除湿、温经通络;
苏木:温经活血;
草红花:活血;
桂枝:温经通络。
用法:先把四味药浸泡1小时,然后煮开,水开后再煮20分钟。去掉药渣,把汤药晾凉至40度以下。
叔叔阿姨们可以跟着下面动图做,用溻渍法来泡洗双脚,双脚也可在汤药中动一动,以促进血液循环。
提醒:过敏体质、皮肤破溃人群慎用。
吕老带来一个内服小方——温脉饮,大家平时在家也能用。
组成及方解:
生黄芪:补气;
当归:活血;
桂枝:温经通络;
鸡血藤:通络、养血活血。
为了更好地激发药效,建议先把四味药放500毫升水里泡1小时,煎煮开锅后20分钟关火,放凉饮用。
经常腿凉、腿麻、走路没劲以及关节疼的叔叔阿姨,赶快试试这些小方吧!
标签: